從建國到現在,“駕駛”這種圣神的技能,已經逐漸淪為必須的技能。
階段一:拜師學藝(建國初期)
特定的歷史原因,國家長時間不允許機動車私賣,也沒駕校,只能在單位跟著會開車的師傅學,或者在部隊學車,而學車也靠指標分配,兩三年才能出徒(有錢沒用還得有機會,有關系),因此練出來的駕駛技術也是很扎實的。
階段二:駕校成長期(1988--2003)
那時候學車的人家里都有一本厚厚的汽車機械原理書,在八九十年代期間的駕考中,機械常識考的就是會不會修車。(看到這里想必現在的駕駛員們都快瘋了吧?。┊敃r的駕考行業也非?;靵y,民間也沒多少正規的駕校,直到90年代初,能拿出駕照的人依然很少。

階段三:學車大潮流(2004--2016)
2004年后,駕校數量如“雨后春筍”般的猛增。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,駕校亂收費、教練水平、學員耗時耗力等,很多當年參加駕考的人,依然覺得有滿滿的槽點。

2007年-2013年在,駕考政策歷經了三次改革,訓練和考試均調整為5項。
階段四:自己做主(2016/4/1后)
自主約考、試點自學直考,成為此次改革的特點,年齡和身體素質方面也進一步放寬;在國內專家以及參考國外駕考制度的前提下,最新的駕考政策也體現了包容性和科學性。
